【视野拓展】人工智能时代幼儿教育活动的思考

发布者: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3-04-07浏览次数:508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新的转向,这对传统教育而言无疑是个巨大挑战。当幼儿园教育活动与人工智能发生碰撞,会引发一系列的转变,这促进了培养目标的新转向和方法的新变化。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活动的改变和影响

(一)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节奏等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幼儿进行“私人定制式的教学方案”,更好的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二)促进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带来更多元、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用更多新颖的方式吸引幼儿,例如虚拟实验室、增强现实教学、游戏化教学等,这些模式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

(三)促进教学资源的拓展

人工智能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教学资源,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模式,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都能够轻松实现,例如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这些教育资源可以让幼儿接触面更多更广,发展更为积极。

(四)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科技、工程、数学等领域的知识,让孩子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通过初步的编程学习,幼儿也可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的体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教育活动中运用人工智能的原则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幼儿园教学的独特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如何有效运用与创新成为新的议题。很多学校甚至幼儿园为了迎合时展趋势,盲目追求现代化设备设施,这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应该更理性、更客观。具体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应用人工智能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基本原则。


(一)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人工智能与教育更好地融合俨然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热点。游戏作为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总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无论人工智能是否以及如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都要在应用和创新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的实际感受,灵活应用与创新人工智能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完善。


(二)以幼儿的需求为根本

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快速便捷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受教育者能够通过人工智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而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36岁的儿童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满足个体差异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人工智能可以为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提供帮助,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幼儿园教育活动及幼儿本身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应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准,切忌盲目追求“高科技”“高智能”。儿童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主动选择、加工、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以幼儿的体验为基础

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与真实生活相联系,把真实、有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中。“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以直观的图片和形象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幼儿早期经验的建构是在实际感知、真实操作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发展对自我、他人以及环境的理解与认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及嘴巴,给予幼儿更多探索和感知世界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多看、多听、多说。幼儿园要创造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操作和体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这种有意义经验的获得,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已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了重要影响,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与人工智能更好地进行深度融合或改革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和谐发展。而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石,对个体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借助人工智能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实现改革与创新,是未来学前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趋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赵一品 审核: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