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一个北欧小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近几十年来,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因此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芬兰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上名列榜首,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不居人后。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纷纷造访芬兰,探寻这个北欧小国教育成功的奥秘。
一、芬兰教育的理念
(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在芬兰,没有所谓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他们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在压力下学习,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终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长期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芬兰人,深切地体会到唯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芬兰在17世纪的典章中就定下规矩,凡是将结婚的年轻人,都必须学会识字,才能步入教堂。这种半强迫半鼓励的方式,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也在芬兰人心中埋下了热爱阅读、重视教育的种子。芬兰虽是人口小国,却是科技大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新材料、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领域,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在很多领域拥有尖端技术,这就是长期投资教育和科研的回报。
(三)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平等的受教权是芬兰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不论城乡、不论族裔、不论性别、不论财富地位,每一个芬兰人都享有国家提供的无差别的基础教育。学生在15、16岁之前没有所谓的淘汰或选择系统,所有学童皆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接受一致的教育 。强调教育平等的结果是,芬兰是全球教育落差最小的国家。
(四)教育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信任
芬兰人在教育中不采用“防制”的管理法则,而是选择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自我管理”作为教育的开始。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认为,教育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和禀赋,循序渐进,而不是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揠苗助长;另一方面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中央政府制定的教育大纲只提供不同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大方向,学校有权在国家课程与政策框架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和实施策略。老师拥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度和课程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材、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进度。学校及教师在教育上所拥有的自由度、自主权不仅没有影响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相反,却激发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感、积极性、创造性,使得芬兰的教育可以随时根据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
(五)知识要应用于生活
教育不只是看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可以用学到的东西做什么。芬兰从小学开始,就有“教育与职业辅导课”,逐步为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职业类别,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周边所出现的各种行业,认识各职业工作的概况及技能要求,以便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能清楚地选择是要进入普通高中还是职业技术学校。
总的来说,芬兰的教育能够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和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平等的对待受教育者,能够尊重和信任受教育者,并创设了相对宽松的受教育环境。学生在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赵一品 审核: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