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要改造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力量。如何赋予儿童力量?学习故事将揭晓答案。
一、学习故事的含义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 也被称为替代性评价(Alternative Assessment),是一种用叙述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文件连续记录儿童在真实活动或情境中的行为来展示儿童的学习。
它以新西兰“TeWhariki”即“编织草席”课程为背景应运而生,由新西兰维卡托大学的Margaret Carr教授和她的工作伙伴深入研究后形成的。
“Te Whariki”:“编织草席”
二、学习故事的特点
(一)学习故事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
(二)学习故事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所做的观察,并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Can do)、感兴趣的事情。
(三)教师在分析所观察到的与儿童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对儿童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内容。
(四)学习故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注意:对儿童学习的观察(故事和照片)
识别:教师对学习的分析、评价和反思
回应:教师为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制定的计划。
三、学习故事的价值
(一)实现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故事中幼儿自主权得到了保障,能够让幼儿对于自己的形象的塑造拥有主动权。比如,学习故事的叙述中都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奠定了儿童的“主角”地位,学习故事的内容即体现幼儿“兴趣”“优势”等学习品质,又落脚于幼儿能做的事情,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学习故事需要掌握幼儿在学习或游戏时的关键要素: 是什么(what),用了什么方法(how),是什么原因驱使他(她)这样做(why),以及为儿童创造一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完整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的得到提升,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专业素养。不仅如此,学习故事采取的是“取长式”评价,是对幼儿优点、正能量的发现,它打破了传统“发现问题”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幼儿良好学习倾向的关注,发挥了评价的鼓励功能,有助于教师树立积极正确的“儿童观”。
(三)扩充课程资源库
陈鹤琴认为生活是课程的奠基。幼儿园课程的课程资源要紧贴幼儿生活的,并与幼儿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学习故事通过在动态情境中对每一位幼儿进行“注意”、“识别”、“回应”,记录下儿童发展的点滴瞬间,幼儿可以与身边的真实情境相互作用、影响,因此,幼儿的表现必然来源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既然源于生活那必然是幼儿感兴趣的,愿意学习的,所以学习故事满足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的要求。其次,由于学习故事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的特点,它能够不断更新儿童每日的成长状况,因此,一连串的学习故事就是课程预设生成的第一手资料和庞大的资源库,不仅易于教师提用,还能够让幼儿欣然接受。
学习故事,儿童的另一种评价,为儿童撰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林钰清 审核: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