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又叫箱庭疗法,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来访者通过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沙子在一个箱子里搭建任意图形或场景来反映内心世界。心理治疗师从旁观察、共感与接纳,使来访者达到渐修渐悟的治愈状态。
1939年,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受到“地板游戏”的启发,发现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开始收集各类玩具模型,让儿童在箱子中进行游戏,这一技术当初被称为“世界技术”。后来,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把这一技术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使用荣格的心像、象征理论的观点去分析患者的作品,发展出箱庭疗法,也就是所谓的沙盘游戏疗法。河合隼雄在瑞士留学时跟考尔夫学习了这一技术,把它带回日本,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肯定。从1965年开始,这一技术就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推广,成为心理治疗方法的主流之一。
·沙盘的“盘”和“沙”
所谓的盘是一个长方体的沙箱,大小约为57 × 72 × 7(cm)为的是将沙盘搁在齐腰高的地方,从正前上方俯视能够将画面尽收眼底。沙箱的内侧为蓝色,外侧涂成木色或者深色。沙盘内的沙多使用茶色的粗沙、细沙和白沙为的是让颜色丰富多彩一些,例如白色的沙子可以表示雪、霜之类的东西。必要时也可以弄湿沙子,用来做沙丘和山等。
·沙盘的模型(玩具)
沙盘的玩具模型种类很多,按照题材分可以大致分为: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载物类、军队类、建筑物类、桥和栅栏、装饰类、自然物(如草坪等)、宗教类及其他如标记标识等。按照质地来分:可以是布料的、石头的、金属的、塑料的或者泥塑品等等。这些所有的玩具需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5-6个较为适宜)最重要的是可以全面反映来访者的心态和选择偏好。
·沙盘的“玩法”
沙盘游戏无需要太多的指导语,不需要刻意进入游戏,只要激起了来访者的兴趣,就可以进入游戏。来访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自由发挥,不受任何思想的束缚。心理治疗师只需站在一边,静静观察,可以说话,但不能打扰来访者的创作思路。通过记录来访者的创作过程,如玩具摆放的顺序,移动过的玩具,反复更换玩具的地方以及来访者当时的表情状态和情绪变化。
游戏完成后,心理治疗师需要进行拍照把整个作品保留下来,也可以把相片作为礼物送给来访者。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和接纳的态度跟来访者探讨一两句:“这里放的是什么?”等。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也不是一次就结束的,可以在不同的心境、时段继续进行相关主题的沙盘游戏,每一幅作品连贯起来就是一幅更好更大的游戏组图。
·沙盘作品的解读
一幅作品无所谓好坏,都是来访者精心创作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要带着评判的眼光去看作品。这需要治疗师有相当的接纳、理解和共感的能力。治疗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整幅作品。
整合性。这是作品留给治疗师的整体印象,作品是分离的,机械的,贫乏的,固定的还是交叉的,复杂的,丰富的,灵活的?前者反映了来访者是有心理问题的。
主题。这幅作品反映的主要意思集中在自我意象、家庭主题、学校主题、战争主题还是关于生与死的主题,这依据治疗师对来访者所用玩具的把握以及来访者在游戏过程中边创作边解释的语句。
空间配置。所谓的空间配置就是指各类玩具在砂箱中所摆放的位置以及顺序等,它是根据笔迹学中“空间象征理论”发展出的一套图形象征。这些象征跟中国风水学和周易中的象征图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上”代表了意识、精神意义;“下”代表了无意识、物质、肉体、欲望;“左”代表了内部、母亲和过去;“右”代表了外部、父亲和未来等等。
沙盘游戏不是心理透射测验,不需要用定量定性的结论来评判作品。它只是一幅需要共同欣赏的作品,有些作品丰富而充实,有些作品机械而空寂,有些作品荒诞离奇。沙盘游戏通过治疗师营造出一个自由、安全及包容的空间,让来访者在该空间内通过使用沙及沙具,在沙箱内制作一个场景或作品,以展示来访者的潜意识,促进意识和潜意识的交流和融合,并让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实现情绪发泄和自我整合的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刘 欣 审核: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