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特殊游戏”

发布者: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12-03浏览次数:10

      特殊儿童的两重性表明,他们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儿童除了玩普通儿童的一般游戏外,他们还需要特殊的游戏和专业的指导,特殊儿童也需要通过游戏来点亮快乐童年。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游戏建议。


1、视障儿童的游戏

视障儿童由于其主要感知信息通道(视觉)的障碍,其认知、运动等发展会相对滞后普通儿童。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和触觉信息,是设计和实施游戏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儿童剩余视力,调动其他感官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补偿其缺陷。


游戏一:响棒摇铃

通过摇动响铃,发出响声,视障儿童听到声响做出反应之后,成人将儿童的手放在响铃上,建立耳——手学习链(普通儿童是耳————手),培养儿童用手探索外部世界的习惯。每次与视障儿童互动时,要根据节奏摇动响铃,培养视障儿童的韵律感。


游戏二:玩捉迷藏



成人嘴里不断发出“宝贝、宝贝在哪里?”“宝贝、宝贝在哪里?”只要孩子伸手,成人就把脸接近孩子,并回答“啊,在这里呀!”这样的游戏能够建立孩子的客观存在意识,提高孩子听觉方向的辨别能力。等孩子能行走之后,再玩普通的捉迷藏游戏,提升听觉定位、触觉辨别、定向行走等能力。




游戏三:猜猜是啥

生活中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各种日用品、家具、食物等都可以拿来与视障儿童一起辨识,看谁猜得快、猜得准。与视障儿童游戏的过程要带有感官训练、基本概念发展、综合康复等教学指导性质,由于视障儿童没有视觉反馈,游戏发起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游戏过程中需要切记:可以当孩子的眼,千万不要做孩子的手,言语指导胜过包办替代。



2、听障儿童的游戏

听觉障碍儿童大多有这样的特点: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周围的刺激会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听障儿童的游戏应立足于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游戏四:听觉唤醒

在听障儿童不注意的时候,通过摇动摇铃、敲打物品、拍手等行为,刺激其剩余听力,唤醒听觉注意,使其废用的听觉重新激活从而发挥功能。只要儿童能做出突然转头、注目、停止活动等行为,马上给予互动奖赏。



游戏五:听觉辨别

在能够察觉声音之后,不少听障儿童会认为所有的声音都是相同的,因此要通过特征明显的环境音和乐音,让儿童学会分辨声音的发出物。比如小鸡是“叽叽叽”公鸡是“喔喔喔”、火车是“呜呜”、汽车是“嘀嘀嘀”,锻炼儿童区分声音的长短、响度、音高和音色。




游戏六:节律游戏

教孩子拍手,你拍一下,他模仿拍一下,你拍两下,他模仿拍两下,以此类推拍手的次数;之后再变化拍手快慢的节奏,增加一定的难度;再过渡到根据拍手的节奏走快慢步、跺脚、打拍子最后到儿歌节奏:哗啦啦,下雨了,(打节奏)打雨伞,跑回家!(打节奏)




3、智障儿童的游戏

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较少出于自发,学习时间持续较短,学习迁移能力不足;领悟力和理解力有限,记忆力较差;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喜欢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智障儿童的游戏形式必须简单、过程充满乐趣、内容不能复杂。


游戏七:老鹰抓小鸡

粗大动作类游戏是智障儿童乐此不疲的游戏,既能充分锻炼大肌肉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游戏八:动物模仿

动物是最能引起他们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利用他们对动物的认同感和同情心设计游戏:模仿某种动物的叫声、动作和形态等,让对方猜猜是什么动物,并纠正对方的错误,然后角色互换




游戏九:手指操

精细动作类游戏,锻炼他们的精细肌肉和神经协调。从单手数数、双手数数,到“打老虎”“一枪打四个”,通过儿童自己操控自己动作的变化,激发其游戏的兴趣。




为特殊儿童设计的游戏要注意有动作、有过程、有材料,设法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其在游戏中摆弄身体,自由地变换动作和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促进其主动认识环境、理解环境、融入环境、控制和改变环境,获得成功的喜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刘 欣  审核: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