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各课程组围绕“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会议。各课程组就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展开对话,初步勾勒出“科技素养+教育智慧”双核驱动的未来幼师课程建设改革方向。
各课程组结合目前所授课程分享各自的初步尝试。比如,提到利用AI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基于学生学习数据(如作业完成度、测试成绩、讨论参与度),AI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相应的文献资料、试题练习、解答知识混淆点等);针对课程中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其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资源(如,教育家智能体),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随时回忆;利用教育类APP(如“科学探索家”“奇妙实验室”)开展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虚拟实验模拟科学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生长过程);建设“科学教育工具导航站”,汇总国内外优质科学教育类APP、网站及开源工具等。
同时,各课程组的教师亦指出当前所面临的挑战: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工具的操作尚欠熟练;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存在局限性(目前部分教师所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仅支持基础的录播和作业提交),缺少实时互动及智能反馈等功能;在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保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平衡上存在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各课程组教师对后续课程建设所需的支持提出了建议。例如,可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开展“人工智能工具教学化改造”的专业培训,申请资金采购“学前教育人工智能助手”的定制服务(如开发适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虚拟仿真系统)以及跨学科合作的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期望学校能够推动美术课程组与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等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化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文/图:陈 露 审核: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