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听·引领·共进”为主题,通过零距离对话,聚焦学生成长需求,解答职业困惑,凝聚育人共识为目的。5月15日上午,教师教育学院举办“青”听校长说。校长助理孟琪璐、校团委书记李莉、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立峰与2022级学前3班的10名学生代表,围绕专业成长、职业规划与教育情怀展开深度对话。
学子初心:从“选择”到“蜕变”的教育坚守
活动伊始,学生代表们从报考初心谈起,分享成长故事。陈柳回忆道:“从小就觉得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填报志愿时坚定地选择了幼师专业。” 王雨馨提到入学后的蜕变:“从怯场到自信,离不开学院专业老师的帮助。我的老师不仅指导教案设计,还带我们到幼儿园实践,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纸上谈兵。”
班风学风:凝聚力量,共筑成长基石
班长李玥重点介绍了班级建设成果。全班平均学分绩点稳居年级前列,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7.7%、六级 31.8%,幼儿教资通过率 63.6%,计算机一级通过率 81.8%,专业能力扎实过硬。累计4人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次获校特等奖学金,12人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更有曹琪等同学荣获 “三好学生标兵”、“时代新人” 等荣誉称号,班级累计获奖达253人次。
“班风是土壤,学风是养分,只有两者并重,才能让每一颗教育的种子茁壮成长。”这是王明祉同学对班风学风的深刻体会。
未来蓝图:多元路径,共绘教育梦想
在职业规划的广阔愿景中,学子们以多元志向勾勒出教育事业的未来轮廓:团支书黄静宇坚定投身乡村幼教领域,计划前往西北地区支教,致力于用音乐与美术课程点亮乡村儿童的童年。刘晓涵将目光投向学术深造,立志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袁宇洋、魏梦情等同学则想在今后尝试打破学科边界,探索跨界融合的创新路径。
这些多元选择,既彰显了学子们对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学院“个性化培养”理念的丰硕成果。
领导寄语:以情怀为灯,照教育之路
孟琪璐校长助理以“四个课堂”寄语学子:“第一课堂夯实专业根基,第二课堂拓展综合素养,第三课堂助力终身发展,第四课堂深入社会实践。”她特别强调情怀的力量:“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未来教师要兼具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用热爱抵御浮躁,用专业赢得尊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她建议:“早定目标、细分阶段,将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结合,学校会为你们提供全程支持。”
校团委书记李莉感动于学生的家国情怀:“你们中有人愿赴西北,有人钻研融合教育,这就是‘幼师’二字的重量。”她提出“三维成长模型”:“班风建设凝聚向心力,学风锤炼硬实力,而情怀塑造生命力。未来,团委会助力你们多方位成长。”
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立峰说:“教育不是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奔赴”。教师教育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幼儿为本,终身学习”的培养理念,为新时代幼师队伍输送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力量。
(图/文:张誉馨 审核:王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