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教学内容更新”,共探教学提质​

发布者: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8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17日,在体艺楼报告厅教师教育学院学前理论研究室召开“教学内容更新研讨”专题会议。

会议伊始,李惠老师以《中外教育史》课程为例,分享了其秉“对历史负责”和“让课程活起来”的教学理念下的课程内容更新。更新注重教育史知识脉络的贯通与教育家人文形象的立体呈现,并通过手写备课笔记、动态补充新材料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持续丰富与深化。



 研讨过程中,请每一位老师交流自己所带课程内容更新情况,并且用在线表单进行内容的收集与分享。葛卓勍老师在《幼儿教师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课程中,将最新政策法规与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互动投票、AI助学等创新形式强化课堂参与;赵一品老师在新开课程《教育心理学》中突破幼儿阶段局限,引入神经机制研究等前沿成果,并组织学生开展幼儿园困境调研,实现“经典理论—本土实践—数字技术”的三维联动。陈露、朱萌两位老师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重构课程框架,要求学生完成从选题到汇报的全流程实践,并新增上海优秀体育活动设计等本土化案例;张斌老师则通过AI技术整合大量一线案例,弥补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刘欣老师将《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升级为“理解—支持—成长”的整合性课程,强调观察方法匹配个性化发展需求;席海燕老师新增图表观察法等实用工具,并融入帕顿社会性参与研究等权威成果,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田春老师根据2024年普通话测试新纲全面更新训练素材,动态衔接“推普周”思政主题;谢方圆老师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增加数学活动的思政案例,通过“减理论讲授课时、增设计操作实训”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在详细发言介绍的环节,谢方圆老师基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转本班普本班学生的学情差异及对应教学策略。她指出,面对学生专业背景多元、前置课程基础薄弱等问题,需重构教学内容框架,强化核心经验提炼与跨领域整合,并注重教学设计能力培养。谢老师提出以看课、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为主线,推动学生从理论理解向实践能力转化,真正实现能设计、能实施、能评价的教学目标。



 张斌老师则从提升课程实践性角度提出改革路径。他通过减少作业类型、增加同一任务反复打磨的方式,推动学生在目标拟定与教案设计等环节实现精细化改进。此外,他还引入AI技术,搜集国内外优秀幼教案例,拓展教学视野,增强课堂与幼儿园实践常与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握行业前沿动态。



 李惠老师在总结中强调,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迭代的系统工程,教师应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反思与优化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此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各位教师在课程创新方面的成果,也进一步凝聚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共识。

 

 

新闻撰稿人:李惠  审核人:鲍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