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金审人 | 蔡沁言:用语言织梦,在世界的课堂上发光

发布者: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0

一、初心不改,从金审出发

蔡沁言,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就职于上海大学东京校、东京言语学院等多所高校,从事对外汉语与日语教学工作。

在金审的时光,她总是那个笑着迎接每一次挑战的人——组织活动、带领班级、参加比赛、朗诵、舞蹈、讲故事。她相信教育的根,是爱与表达。

她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朗诵甲组一等奖等荣誉。她在“天之舞”舞蹈大赛上旋转着青春的身影,也在故事表演、童话剧舞台上让童心闪光。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些关于“表达”的训练,后来会成为她跨越文化与语言边界的力量。

她考取了幼儿园、小学数学、小学美术、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师资格证,并通过了英语四六级、日语N1、韩语TOPIK4级,赴日后取得日本语登陆教员资格。一路的努力成为一路探索“如何更好地沟通与理解”的脚印。



二、漂洋过海,去遇见另一种教育的温度

 2020年,蔡沁言从金审毕业。那一年,她选择了不一样的路——独自赴日本留学,攻读教育学研究生,研究多言语多文化教育。

 “那时的我并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但我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或许出去看看是那时最好的决定。”那些迷茫的时光里,“未知中的笃定”,成为她青春里最勇敢的决定。



初入日本,在语言尚不流利的日子里,她选择去一家自闭症儿童机构工作。

 “那里不需要太多语言,孩子们只需要陪伴。”

在那段时间里,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教育的底色是理解与等待”。

她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另一种“被看见”的力量——那种不靠言语,却能让人安定的信任。



后来,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她开始在大学里讲授汉语课程,为国际学生做通译,也协助教授教学。

一节课,她常常要在三到四种语言间切换。

 “有时候我自己都忘了哪种语言是母语,但我很清楚,语言的意义,不只是沟通——而是让人靠近的桥。”



三、在差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在异国求学与工作的日子里,她逐渐形成了一个信念:

 “被看见的,不一定是最好;但被理解的,一定是最温暖的。”

 “无论求学还是就职,我常问自己:对方为什么会选择我?是因为我的经历、我的技能,还是孩子们需要我有温度的笑容?”

她相信,教育者要学会发展自己的差异性——在世界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光。

毕竟工作给到从来不只是薪水,而是一场又一场的体验,是去认识社会、也去认识自己的过程。

正是这份对成长的珍惜,让她在不同文化的教育现场中,始终保有一颗柔软而坚定的心。



四、热爱是最长情的修行

回望一路走来的路,蔡沁言说:“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让语言成为孩子们理解世界的钥匙。”

从金审校园到东京讲台,从舞蹈教室到多语言课堂,她用行动诠释着“教育无国界,爱与理解有共通的语言”。

未来,她希望继续研究多语言教育,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让更多学生通过语言看见更大的世界。

正如她所说:“选择让人更自由,努力让人更坚定。教育,就是在每一次遇见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文:蔡沁言  审核:鲍文娟)